多年来, 在办书画展览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个问题:主办方常常为作品的顺序安排而为难。究竟谁的作品放在前面,谁的作品放在后面呢?曾经造成过许多矛盾!似乎形成了不言而喻的共识——谁的作品放在前面,谁的水平就高;放在后面的,就次之;越往后放,就越最差;放到最后的,自然最差!
对于作品的排列问题,据我观察是多种多样,让人啼笑皆非:有的是按“官位'排列的——比如美协主席或书协主席的作品排在最前,后面是副主席,名誉主席,理事等,以此类推;有的是按辈分的,比如老字辈,中字辈,小字辈,一辈一辈往下传;有的按从事书画的年限排列的,;还有的按得奖级别和多少排列的,总之,五花八门!
前几天我应邀参加一个书画展,就发现因作品的排列问题一书画家与主办方闹得不可开交:一个自称老画家的“山水画家”硬是抢位子,把自己的作品挂在最前面。双方差点上演一场新年”开锣武打大戏“!后在我的撮合下才鸣锣收场。事后想来,总觉好笑。
在我看来:作品的顺序的排列,不过是件不足挂齿的区区小事,它说明不了什么,更不能代表作品水平的高低,何必在这个问题上斤斤计较呢?好作品永远是好作品,哪怕是放到垃圾箱里,还是好作品!不好的作品永远是次品,即便是挂在城门上,也是垃圾!作品好坏,不在位子前后,更不在官位高低,也不在你从事的年限,而在观众的眼里!观众的眼光,是检验作品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,这个标准,永远是颠覆不破的!其它的标准,都不算标准!
计较作品摆放的位子,却恰恰检验着一书画家的胸怀和素质。
在这个问题上,书画大师徐悲鸿已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。有报载:当年齐白石先生刚到京华,第一次与徐悲鸿先生同台展览,他的作品是排放在悲鸿先生之后的。那时他并没有名气,可以说就是个无名小卒。在展览前夕,悲鸿先生专门把自己的作品与白石老人调换了位置,并把白石老人的作品价格调得比自己作品价格还要高得多。谁又能说徐悲鸿的作品没有水平呢?想来又何必去计较作品排放的位子呢?
评论